市交通执法支队组建成立以来,坚持以打造严格、文明、规范、廉洁交通执法队伍为目标,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制度严起,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程序,深化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水平,努力打造政治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纪律制度严的淮安交通“执法先锋”铁军队伍。
领导高度重视,当好规范执法“领头雁”
市交通执法支队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法治交通建设,自2021年起,每个季度领导班子都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机会,在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的同时,重点对与交通执法工作紧密相关的信访工作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集体学习,推动形成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具体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根据综合执法工作需求,大力推进“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的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通过打造一个高效能的指挥中心、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一张高水平的监管网络、一套高质量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分析预警精准化、业务流程协同化、装备设施标准化、队伍配备网格化、执法服务便捷化、考核评价精细化。还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的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执法指挥调度新模式、公路执法巡查新模式、水上执法巡航新模式、区域联合执法新机制等4个工作专班,在驾培管理行业率先探索开展的执法新模式试点获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肯定,洪泽区交通执法大队入选全省首批10个县区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党旗红·交通蓝”结对共建单位。
重视制度建设,提升规范执法约束力
在加强规范执法方面,市交通执法支队紧紧围绕靠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要求,在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正向激励正面积分和反向约束负面积分等制度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交通执法工作各项约束制度研究,重点强化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各项制度研究。市交通执法支队成立后,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及时编制、更新本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事项清单,编制完善了行政执法流程图、服务指南,并通过“淮安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梳理并明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细化审核内容,明确自由裁量标准。据统计,市交通执法支队成立两年多来,先后制定并发布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视音频管理等多项规范行政执法的工作制度,显著提升了交通综合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市交通执法支队还建立法制审核员定期培训、律所法律顾问参与法制审核等制度,有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做法形成的《破解四个难题强化审核效果》材料,收录至省交通运输厅《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样板经验材料》。
强化教育培训,打牢规范执法基本功
作为一支交通综合执法队伍,市交通执法支队始终坚持把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作为规范执法的首要任务。每年,市交通执法支队都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制定执法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安全监管、科技信息、执法技能、党风廉政等多个方面,推动全员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执法人员网上教育培训。紧扣主责主业和执法案件办理实操,以座谈交流、集体讨论、辩论为主,辅助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活动 。围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流程,高度重视交通执法法制审核工作,选取法制审核人员23人,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素养的人员调整到法制审核岗位。在强化交通执法人员培训的同时,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在路政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月、安全宣传月期间,利用网络、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基层站点开放日等形式,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围绕打造淮安交通“执法先锋”服务品牌,坚持在“非法营运专项整治”“白马湖非法摩托艇集中打击”“公路超载超限治理”等工作中,开展法治宣传,切实提升群众对交通部门有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
加强装备投入,提升规范执法精准度
市交通执法支队坚持向科技执法要效率,大力推进道路、水路各执法业务系统整合融合,构建统一高效的综合执法系统,开发视音频指挥调度管理平台,75台4G执法记录仪装备投入一线使用,建设5个执法记录采集站点,建设数据存储专用机房,开展4G移动执法数据传输与在线语音、视频对讲应用,实现对现场执法行为实时监控。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备实现全覆盖,建立了“执法记录仪上岗必带、执法执勤必开、下班数据必传、发现问题必倒查”的工作规范,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执法全过程记录管理水平。完成京杭运河沿线22个点位37台水上监控设备维护、更新,整合原有的水路、客运市场监控资源,进一步提升电子巡航覆盖率,建设视频监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和移动APP应用端,以智慧化的巡查手段为规范精准执法增添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