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6月,淮安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10.62万吨、同比增长6.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85万标箱、同比增长11.43%。其中,集装箱多式联运量7.89万标箱、同比增长73.3%,延续了一季度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综合能级。加快推进淮安港三期、工业园区危化品码头、黄码作业区、金湖港口物流园、洪泽新港产业园码头、盱眙港口产业园码头6个港口项目,1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占年计划61.65%,超序时进度。5月7日,黄码港正式开港运营。5月20日,淮安港涟水港区薛行作业区国能涟水一期热电联产项目配套码头初步设计通过省级评审。6月29日,淮安港三期码头项目水工主体工程通过专项验收。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拓展多式联运网络。2月24日,“台儿庄—淮安—衢州集装箱”航线在淮安正式启动运营,开辟了淮安连通鲁南、浙西的新通道。3月5日,淮安港—淮阴东港一体化运营取得突破,中天钢铁首批货物经淮阴东港顺利发往上海外贸出口,标志着两港资源整合迈入新阶段。5月23日,淮安中远海联合高丽海运(KMTC)开拓淮安至韩国蔚山港CCA首单业务,首批重质纯碱货物通过河海联运模式顺利出口,实现从空箱调运至工厂装箱经淮安港清关出运仅需3天。
优化政策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市扶持水运集装箱发展政策,惠及江淮通、润兴集装箱等10家重点企业。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淮安港三期、黄码港智慧港口累计完成投资1314万元,分别占年计划55.17%、55.52%。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上港(淮安)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淮安市润兴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共3家水运企业入围2025年交通运输重点培育企业名单。
下一步,淮安市港航中心将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完善淮安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淮安港三期、黄码港智慧港口年底建成运营,持续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全国内河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